曾喆 

花非花,雾非雾。夜半来,天明去。来如春梦不多时?去似朝云无觅处。
——「花非花」白居易(AC 772-846)

曾的作品如人,一直是淡雅的。青涩的交流几时,也印象深刻。我们在柏林遇到,却谈了很多戏剧。直到最近谈及她的展览,才看到她淡淡的忧伤,从纸面上传过来。花非花,雾非雾。这与她之前作品中的日常物有些不同。那些是观察中的事物。而现在看到的,一些具体又模糊的图像,伴随着色彩和形,慢慢晕染。纸面尺寸不大,图像更加微小,作品应该也包括纸的重量、手感和边缘的毛刺,这会是在手上的片刻,一些思绪和情感才有的重量。一些潮湿的痕迹,一些蘑菇或小红莓,人如何感知事物消散的哀伤,本就在生命中的瞬息间。

世上万事万物,形形色色,不论是目之所及,抑或耳之所闻,抑或身之所触,都收纳于心,加以体味,加以理解,这就是感知‘事之心’、 感知‘物之心’。——本居宣长(AC 1730-1801);王向远译,《日本物哀》